车辆驶入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,刚转入村道,便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:施工车辆往来穿梭,塔吊在空中挥臂作业,工人们正忙碌地扎钢筋、浇筑水泥……作为横河户外运动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,综合户外运动服务区建设正全速推进。
坐拥丰富山海资源兼具天然体育运动“基因”的惠州,正紧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办与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重要机遇,聚力打造华南户外运动目的地。横河户外运动小镇正是惠州在引领区内着力构建的户外运动新场景。
横河户外运动小镇计划于9月30日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营。届时,将可开展森林徒步、越野跑、摩旅、攀岩抱石等39项户外运动项目。通过整合村庄自然资源与户外运动小镇资源,郭前村正积极探索乡村共同富裕新路径,以“特色产业+绿色生态”融合发展的模式,推进未来乡村建设,引导村民在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中挖掘潜力、创造价值。
驱车行驶在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上,罗浮山的雄奇景致、田园的恬静风光与山水的灵秀风韵,接连映入眼帘,横河户外运动小镇项目便坐落于这片如画的青山绿水之间。
新建综合户外运动服务区,改造游客中心和民宿外立面、内部装修提升、修建山间步道……施工忙碌是当前横河户外运动小镇建设的真实写照,也是未来这个片区发展欣欣向荣的注脚。
横河户外运动小镇综合户外运动服务区建设、民宿外立面改造等正紧锣密鼓推进。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
横河户外运动小镇由广东博远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、博罗县东樵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及横河镇政府投资建设,项目位于郭前村,占地面积约4000亩,主要由“三区两心一带”组成,“三区”即综合户外运动服务区、疏林草坪户外区、磨房未来总部区,“两心”为综合服务中心、磨房基地,“一带”为沿湖户外运动带。
综合户外运动服务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服务中心、驿站、非遗文化研学工坊(改造)、休憩平台、改造游客集散广场、栈道、山间步道、生态停车场、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。当前,各项目在稳步推进中。建成后,这里主要开展亲子、户外研学、品牌体验等户外活动。
磨房总部区规划约78亩,其中磨房基地选址于郭前村白官坳村民小组,紧邻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县道223段。磨房总部区将打造为户外运动小镇门户枢纽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精品民宿、门户形象区、亲水体验区、商业娱乐区、花林漫步区、潜水体验馆等。此外,还包括森林越野跑及户外攀岩训练场地等。
疏林草坪户外区计划分两期建设,目前一期正在抓紧推进建设中。建设内容包括攀岩泵道、草地足球、星空露营、飞盘、网球、排球、羽毛球、BMX小轮车、儿童平衡车等运动项目场地以及房车营地等。
沿湖户外运动带依托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、显岗水库环湖碧道,将骑行道、驿站、河湖等各类资源串联起来,主要开展徒步、骑行、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活动和赛事。
当前,横河户外运动小镇正在加快建设中,计划于9月30日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。
k8凯发官网
横河户外运动小镇投入试运营后,将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带来丰富多元、专业与休闲兼具的全新体验。
广东博远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小镇计划打造精品专业赛事和大型主题活动,同时承接企业运动会、团建拓展等项目。针对专业体育组织、训练团队、运动爱好者以及寻求亲子互动的家庭,这里将建设不同类型的训练基地与运动中心,规划打造涵盖水、陆、空三大维度的特色休闲户外运动区域。
记者了解到,小镇建成后可开展39项户外赛事与活动项目,包括3类徒步、4类跑步、6类自行车运动、10类水系运动项目,以及房车、摩旅、飞盘、攀岩抱石、青少年铁人三项赛、斯巴达体能训练、丛林穿越、自然教育等16项多样化活动。这些项目既涵盖专业竞技内容,也包含亲子休闲类体验,能够满足不同群体、不同水平的户外运动需求。
更值得期待的是,横河户外运动小镇运营后,将实行“每月一主题”的赛事及活动策划机制,持续为爱好者带来新鲜丰富的运动体验,充分利用罗浮山下的绿水青山资源,打造四季户外运动天堂。
如何让户外运动小镇持续焕发动能?博罗县将以户外运动小镇为核心,通过常态化开展大众休闲运动与专业户外赛事,打造区域“流量入口”,构建“山上山下联动、水陆空一体化”的发展新格局,推动体育成为博罗的一张“金名片”,并使其成为拉动内需、促进消费的新引擎。
未来,博罗计划在罗浮山及周边区域重点培育文化体验、研学旅游、养生度假和康体运动四大业态。依托罗浮山现有中医药与文旅产业基础,将着力构建千亿级中医药康养产业体系,规划开发森林康养、中医药康养等特色项目,推动体育健身与健康养生深度融合,更好地满足游客对健康养生的多元需求。这些康养项目的实施,将进一步丰富区域产业形态,为户外运动小镇增添新亮点与发展后劲。
“我们盼着小镇快点建成投入运营,到时村里变得更美了,肯定会吸引更多人来。”郭前村村民王群英非常关注户外运动小镇的建设进展。七八年前,看到村里人气越来越旺,她便在自家房子的一楼开了家餐馆,同时把二楼和三楼的闲置房间租给民宿运营方,这两个经营项目每年给她家带来七八万元的纯收入,“以后人多了,生意会越来越好。”
郭前村委会也紧紧抓住机遇,整合村庄自然资源与户外运动小镇资源,积极推动未来乡村建设,探索乡村共同富裕新路径。
“郭前村未来乡村项目已纳入户外运动小镇建设范围。”郭前村党支部书记赖逸良介绍,根据未来乡村建设规划,郭前村将在村里布局十大功能场景:集中打造服务、治理、健康、教育、邻里五个基本场景,如健康场景既能满足本村人医疗卫生需求,又能保障外来运动爱好者和游客的急救就医服务;分散融入建筑、交通、乡创、生态、文旅五个特色场景,如乡创场景重点打造青年创业中心、众创空间、共享直播空间等,助力青年人才扎根乡村发展。“这些场景的打造,全面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与发展活力,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。”
在打造共富机制方面,主要通过深化“四乡”融合和拓展“五金”创收的路径来实现。
深化“四乡”融合,旨在通过整合“原乡人、新乡人、归乡人、游乡人”资源,让不同群体在乡村各得其所、共享成果。“原乡人”实现家门口就业,住有所管,居有所得;“新乡人”被乡村创业环境吸引扎根,投身建设美丽乡村;“归乡人”在“百千万工程”带动下回流,携技术与经验返乡创业就业,带动产业升级与人才孵化;“游乡人”因户外运动小镇等项目获得优质体验,拉动地方经济,助力打造华南户外运动目的地,同时带动就业岗位增加。
同时,郭前村通过创新拓展“五金”收入渠道——租金、薪金、货金、股金与创金,助力村民实现收入来源的稳定性与多元化。具体措施包括:村民可通过流转闲置房屋和土地获得租金;项目运营期间优先聘用本村劳动力,帮助村民实现在“家门口”就业,获得薪金;村民自产的蔬菜、土鸡、腊味等农产品可直接供应给民宿和游客,提升产品附加值,实现“货金”增收;村民以“股东”身份参与村集体项目,享受利润分红,增强发展参与感与积极性;依托“环两山青年创业基金”,村民可申请创业资金及培训指导,有效破解技术、资金和销售等创业难题,为自主创业提供坚实支撑。